上周末,已有楼盘爆发业主维权,“房子买了还没住进去,就听说用了海砂,这太可怕了。”业主们的逻辑是“出了问题只能找开发商”,但开发商集体撇清关系,称工程都是外包出去的,根本不会和搅拌站打交道。而混凝土搅拌站要么缄口不言,要么自称只用河沙,要么借口“深圳没有针对海砂的强制性检测”。皮球踢到政府身上,市住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公布紧急抽检结果外,只有表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并称“政府不是房屋质量责任主体”。
上周末,已有楼盘爆发业主维权,“房子买了还没住进去,就听说用了海砂,这太可怕了。”业主们的逻辑是“出了问题只能找开发商”,但开发商集体撇清关系,称工程都是外包出去的,根本不会和搅拌站打交道。而混凝土搅拌站要么缄口不言,要么自称只用河沙,要么借口“深圳没有针对海砂的强制性检测”。皮球踢到政府身上,市住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公布紧急抽检结果外,只有表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并称“政府不是房屋质量责任主体”。
央视3月14日曝出海砂事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当晚就对全市102个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排查,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主管官员、行业学者列席,宣布对媒体报道的四搅拌站和涉嫌流入了不合格建筑用砂的三项目责令停业或停工,连夜抽检结果为“165组样品不合格率9.7%”。
有记者当场追问政府监管部门是否需为此事负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站长高泉解释,据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工程建设分为五方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勘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在还增加了检测单位。“政府不是房屋质量责任主体,政府委托的管理部门和质监机构也不是责任主体。”
那么在“谁生产、谁负责”的前提下,究竟谁来确保搅拌站生产出合格的混凝土?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南渊介绍,检测在国家规范和实施过程中都不是强制的,而搅拌站企业和供砂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材料是合格的、是符合国家要求的,连使用单位也没有规定必须检测这个项目。因此有其他质检人士表示在必要的检测国家规范层面缺失之下,只能靠搅拌站企业自觉生产。
而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体现在哪里呢?按照刘南渊的介绍,其所在的政府检测部门“只是对搅拌站、这些工地有怀疑的地方抽检样品或者抽芯来确定氯离子是否超标。我们现在每个季度例行检查一次,对有问题、有怀疑的我们再进行不定期抽查”。
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针对海砂事件,加大政府部门的检查力度和建立长效机制或许是关键。19日住建局也发出了《进一步加强主要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的紧急通知》,其中对于严禁使用不合格建材方面明确指出,“严禁使用不合格海砂”和“严禁使用不合格钢材”。同时也明确表示会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要采取交叉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对主要建材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每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用砂的随机抽检次数每周不少于1次,同时加大对建筑工地其他主要建筑材料的抽检频率。
海砂事件曝光后,深圳市相关政府部门迅速对92家混凝土公司进行地毯式排查,其中90 .3%合格,9.7%不合格。
“我们对于这一次的检测结果至今不认同。”南都记者随机选择了两家上榜不合格名单的混凝土公司负责人,其中一位以“不了解情况”为由拒绝了采访,另一位不愿透露公司和个人名称,做了上述表态后简要介绍,就以“不在深圳”为由拒绝了更进一步的采访。
该负责人介绍,深圳并无针对海砂的强制性例行检测,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检测的也是最终的混凝土成品。“衡量是否合格的标准是氯含量是否超标,而氯含量超标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因为海砂。”他强调公司事后做过彻底排查,“对于目前的检测结果存在异议,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也不方便说太多,现阶段,只能说我们公司疑似使用海砂,不能说我们公司使用了海砂”。
“开发商做一个楼盘,建筑工程是给一个总包建设单位,由总包建设单位向混凝土搅拌站采购混凝土。开发商根本不会和搅拌站打交道。”南都记者采访到的开发商,大多首先撇清关系,一再陈述对建筑的质量把控,即便承包给了施工方,还有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有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督……
但是,“深圳作为海滨城市,建房普遍使用海砂,是肯定的”这点也是开发商们坦言的,只是有人质疑有没有达到报道所说的那么严重的程度。用淡水洗也是很难操作的,因为“哪来这么多水?对水资源的消耗得有多大?可能水比砂还贵”。
而一些做工程出身,或者集团旗下本身有工程公司的开发商,则先表明旗下项目没有用海砂。“早在十年前,我们就知道海砂的危害,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自己的项目一直选择用河沙,成本高一点,但是长期来看,后续的麻烦会少一些。”
“房子买了还没住进去,就听说用了海砂,这太可怕了。”某一被曝涉嫌使用了不合格海砂楼盘的业主向南都记者痛陈,上周末,与他有同样担心的百余名业主到了该盘营销中心,希望开发商给个说法。
与上述购房者一样,南都记者随后对已经购房和计划购房的市民采访了解到,几乎受访市民都认定海砂楼是开发商的责任。刚刚购买了布吉一套新房的刘先生就说:“我也听说了政府对搅拌站开始整顿,但是作为普通购房者我们怎么可能了解房子用的材料这么详尽的信息?出了问题只能找开发商,就像我买了一辆车出问题我只能找车商而不是去找零件供应商。”
老房子业主更是担忧,如下步庙南华村就有居民早向南都记者爆料,称自己的房子同鹿丹村一样,都是在早年还没有相关规范时使用了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盖楼,现在已可见锈蚀裸露的钢筋,希望能尽快改造。
公司:混凝土按规定是一边施工一边打“试块”,一般7天试块达到强度的一半,28天达到强度的90%左右,但是由于赶工期,一般不会等到28天才继续施工,尤其是一些合作久了的公司,7天左右看看强度差不多了,就继续施工了。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28天过去,发现试块承重不够,理论上说应该拆,但是目前大部分情况只要差得不是太多,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
公司:开发商的确是从混凝土搅拌站采购混凝土成品,理论上说只要采购的成品政府部门检验合格了,开发商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责任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这样。很多时候海砂,也靠开发商自律,一些珍惜品牌的开发商会自动海砂,而一些追逐短期利益的开发商却不这么想。前两天去厦门,厦门也是海岛,一个上市公司的项目经理告诉我,他们老板会亲自去工地检查,有时候甚至抓上一把尝一下,一旦查出哪个施工方用了海砂,将来就不会再有合作了。
南都:但并不是每个开发商都能这样自律吧?国家建设部曾发文禁止使用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广东省建设厅随后要求全省禁用海砂,深圳实际是怎么做的?
公司:相互打架的规范不止一两条,深圳的规范是跟着广东省走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很困难。使用海砂应该先用淡水冲洗,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小于万分之六,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低于万分之二,每次清洗,这些标准很难达到。而且这次洗净了,下次呢?深圳是沿海城市,淡水资源也很稀缺,成本其实也不低。既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困难,很难保证稳定的质量,不如取消这样的弹性条款,把海砂列入单项检测标准中去,直接规定不能使用。
我们公司在做一个外地项目时,因为当地几乎买不到河沙,在做内部装饰时,也用过海砂,但是添加了一种特殊的粘合剂,避免对钢筋的腐蚀,不过最后算下来成本也很高。
公司:在混凝土砌入建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但是施工现场是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这个环节的监管最为核心,作为本该对政府质检部门负责、对项目质量负责的监理公司因此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从海砂砌入建筑这个环节开始倒推和假设。如果正在打这一层楼的混凝土板子,监理人员就在旁边呆着,舀一勺混凝土,封存、加编号后送过去检测,也许便能从最后一关截断掺有海砂的混凝土流入建筑物。
向前一个环节是施工方从混凝土搅拌站采购混凝土。现在判定合格的标准是氯含量,当时的合格,不代表将来的合格,因为含有海砂的混凝土氯离子是动态释放。能将“是否含有海砂”作为单项检测会更明确。
再向前是混凝土搅拌站采购砂子。这个环节是最容易检测出海砂的,能够拒绝海砂进门,才是从最源头上将海砂拒之门外。理论上说,中国的河沙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广东省如何不能确定,并且河沙开采是有管制的,河床过度开采会引起塌陷,也会影响到植被生长,未来估计这也是个难题。对于深圳来说,还有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巨大的成本差异和便利差异之下,彻底杜绝海砂楼恐怕只有靠重罚。
省建设厅关于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隧道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报批稿)》的公示
践行学术引领使命,助力重大工程建设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在沪成功召开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开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