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最近,温州轨道交通S2线各标段掀起一股“你争我赶打造品质工程”热潮。7月10日,记者来到S2线标进行实地探访。该标段已在S2沿线建起一个大型临时加工场,各项工作全部实行标准化作业:引入智能拌合站,点点键盘3分钟就可生产2.5立方米混凝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设立工地实验室,对钢筋、混凝土、水泥、外加剂等原料的89项指标进行随机检测,力保工程质量。
S2线标由中铁八局承建,线米,在乐清境内,含万岙站、盐盆站、翁垟站三座车站,盐盆山、翁垟1号和翁垟2号三段隧道,挖方路基1段,其余均为桥梁高架线路。该标段临时加工场设在乐成南岸村段附近,占地23000平方米,设有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厂、实验室等。拌合站最显眼,中间是一间方形房子,周边围绕着12个火箭状的巨大罐体,罐体外边写着“水泥”“粉煤灰”等字样。
“在电脑上输入数据后,各个罐体会自动把原料输送至站内自行搅拌,全自动化的。”S2线标施工方项目总工薛玖强介绍说,拌合站5月底投用,届时施工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实现了原料质量可控。之前,他们用的混凝土都是委托外边的商业拌合站生产的,送过来至少得一小时,如今生产加运输到施工点最多10分钟,“特别是扫尾时,缺一点混凝土让人家送,他们可能还不愿意,现在通过键盘输个数字就可以,非常方便。”
拌合站日产混凝土2000多立方米,设备每天要清洗,用水量较大。于是,S2线标特别安装了一个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现场,记者看到,该系统设有3个沉淀池,一级池直接连接下水道,接收清洗污水,经沉淀后进入二级池,污水处理设备从这抽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池,用于打桩或清洗。“别小看这个系统,投用一个月已节水300多吨。”薛玖强说。
临时加工场内有一个钢筋加工厂,里面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用滚焊机制作钢筋笼。“通过机器制作出来的钢筋笼精度要比人工制作的高很多。”薛玖强告诉记者,钢筋加工厂有3条生产线米钢筋笼。
这里使用的钢筋都要经过工地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占地800平方米,能测试钢筋、混凝土、水泥、外加剂等原料的89个指标。“哐”,记者走访时,力学室传出一声巨响。原来,S2线标工地实验室总工潘富良正在对新送来的一批钢筋进行检测,声响是万能试验机拉断一条直径20毫米的带肋钢筋发出的。
“这些钢筋都是用在桩基里的,抗压要求较高,你看这条弧线,它是钢筋受力后各个状态的呈现。”潘富良指着电脑显示屏说,经测试,这条带肋钢筋是合格的,根据标准,钢筋要在用力169.68千牛前不能断,试验结果是用力193.6千牛时才断。
除3标外,S2线标也都建了临时加工场,配备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合站以及工地实验室等多项设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化加工机械等,实现了品质工程建设所要的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要求。
市铁投集团建设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品质工程是践行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新要求,S2线一期工程“品质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技术新提升、质量新水平、安全新保障、环保新成效。下一步,他们将要求各参建单位组建相应的“品质工程”实施小组进行定时检查督导,并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
当天,S2线多名工人冒雨作业,有负责打桩的,有负责放置钢筋笼的。薛玖强告诉记者,3标段总共要打1757根桩基,目前已完成350根,“现在,我们34台钻机同时开工,工人平均每天能浇筑8—10根桩基。”
据市铁投集团有关人员介绍,目前,S2线总体处于下部基础施工阶段,多处过山隧道已经开挖,最受关注的瓯江北口水下过江隧道也有新进展:南北岸工作井已经准备就绪,盾构正在制造中,预计本月底到温州。据悉,过江隧道全长4883.53米,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施工,即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江中段、采用矿山法施工的江北穿岩段,以及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其余段。江中盾构段长约2.6公里,隧道最深处位于江底40多米处,施工采用单洞双线方案,隧道中央以隔离墙将双向路线分开。盾构施工将从瓯江南岸向北岸推进,隧道外径达到14.5米。
S2线一期工程为东北—西南走向,工程起于乐清城东街道下塘,终点沿规划温瑞大道至瑞安市人民路站。全线km,串联乐清、瓯江口新城、龙湾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和瑞安,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沿海产业发展快速联系的通道,也是构建“环大罗山”市域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