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在困难复杂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干部能力行不行、水平够不够、方法多不多,起着重要作用。
自2022年6月起,深圳全面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工作,9200余名干部组成2784个服务小组,首次实现全市4.35万家“四上”企业全覆盖挂点服务。一年多来,深圳通过“助企行”督促干部当好企业“服务员”,一方面推动企业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助推企业“加速跑”;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党员干部更广泛、深入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刷新了干部对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还通过系列专项培训,提高了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大到缺少产业用地、生产空间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用工成本过高,小到光纤迁改、充电桩设置、食堂经营许可办理、厂区门口积水、大货车难以掉头、缺少通勤交通线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不论大事、小事,对企业来说都是影响发展的难事。但政府对企业的服务长期处于“碎片化”各管一段模式,很多企业愁难急盼的事情不易获得快速高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发展速度和信心。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一问题愈发凸显,制约经济发展。
其中,政策信息传达不畅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调研了解到,由于发布政策信息的部门多,很多企业并未充分掌握政府发布的各类政策信息,导致大到业务发展、补贴申请,小到产业配套优惠住房申请、员工子女入学保障名额申报等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另外,“碎片化”服务也导致“跨部门”诉求难以解决。“企业期待政府提供长期、稳定、全面、实用的服务。”深圳市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说,企业的诉求是多样的,无时无刻的,很多时候还是复杂的。
但一个职能部门只能解决涉及自己职能的事情。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吕哲说:“企业眼里只有一个政府,只想找一个人来帮他解决所有问题。可政府各部门有很清晰的职能界限,服务企业像‘铁路’各管一段。而很多复杂的企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才能解决。”
“哪个地方能解决好这些事,哪个地方就能吸引企业、留住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说。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信心增长,深圳市委组织部2022年6月起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工作,9200余名干部组成2784个服务小组,首次实现深圳建市以来每一家规上企业都有服务小组和挂点干部。服务小组走访了解企业诉求,通过多部门联动方式,加速解决让企业烦心的难题,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为了让“助企行”切实发挥收集和解决企业诉求的作用,深圳市创新“助企行”落地机制,推动企业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
首先,搭建前端3人服务小组,定点收集企业诉求。“每周五,我们小组都会去走访挂点企业。”龙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涛说。由局处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专员,市、区干部搭配组成3人服务小组,每个小组挂点10至15家企业。服务小组走入企业面对面了解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企业诉求按融资保障、产业空间等9个方面细化为42类事项,明确干部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流程。
其次,设立中台调度专班,解决跨部门协调难题。“我们小组收集到的企业诉求,80%的问题不是我们局能解决的。”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堃说。企业诉求涉及方方面面,为解决跨部门难题,深圳调动工信、发改、企服等部门力量,建立市、区两级“助企行”秘书处,发挥10个经济运行调度行业专班作用,统筹调配市、区、街道各层级干部力量、干部资源,打通工作网络。吕哲说:“企业遇到问题,不用再去想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都可以向服务小组反映。”
第三,采取“亮灯”机制,强化考核约束。为防止“助企行”走过场,让干部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除了加强常态化督办调度外,深圳还建立诉求办理时限“红绿灯”机制,逐周逐月盘点、梳理,出台挂点干部奖惩措施,定期选编服务企业优秀案例,营造紧抓快办、比学赶超服务氛围。
最后,发挥数字化优势,提升服务效率。除了线下走访,深圳还依托“深i企”APP为“四上”企业逐户建档,建立企业诉求线上提出、服务小组实时接收、办理进程实时可视、办理结果实时回复、服务效果实时评估的企业诉求办理闭环机制。为打通政策传递“沙滩流水不到头”的最后一米,各区还结合自身情况推出“一键查可享政策”“一张政策清单”“免申即享”等线上服务,让政策发布从“简单挂网”向“精准送达”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助企行”着力点在事,目标点是人,根本宗旨是让干部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激发干部发展经济的斗志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助推企业“加速跑”,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展望一年多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到,“助企行”已成为培养打造懂经济、懂政策、懂产业、善谋划、善沟通、善协调的干部队伍的有效平台。
一是转思维,从“摊派任务”到“培养干部”。南山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炳炎说,以往很多干部认为解决企业诉求是“摊派职能任务”的“麻烦事”,组织部推出“助企行”,把服务企业放到了锻炼培养干部这一层次上,干部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带动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形成拼经济工作、服务企业的氛围。据统计,市区两级共提拔重用在“助企行”中表现突出的局处级干部251人。
二是练队伍,提升干部经济服务能力。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主任管蔚说,“助企行”让干部身处一线,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脉搏。工作10年的龙华区委组织部干部朱泳霏说,“以前的工作很少跟企业打交道。成为助企干部后,发现企业发展确实不容易,我们要做好功课再上门给企业服务,不然无法跟企业有效对话。”光明区区委部办公室主任林楚涵,因在“助企行”工作中热情高效地为企业办实事,被光明区委组织部调到产业主管部门任职。
深圳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服务企业实践中历练干部,通过与企业的实际接触,刷新干部对企业发展、对产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让干部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提高经济知识和经济素养,不断反思业务、优化政策、改进工作,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把组织工作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三是优环境,助力企业“加速跑”。“深圳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但不走到企业里去,还真不知道营商环境还有这么多提升空间。”张涛告诉记者,他服务的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反映,厂区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搞了三年多仍未通气,导致配套的员工厨房无法使用天然气。服务小组通过多次协调会解决承建方和施工方分歧,促使施工方将相关燃气资料移交给龙岗燃气集团验收后实现通气。“三年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两周就能解决。”黄堃说,“助企行”让干部走起来、沉下去、串起来,把需要干部做的事情都清单化、责任化、进度化了。深圳市委组织部表示,“助企行”畅通和规范企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干部在阳光下为企业解决问题,进一步减少寻租的空间,让企业办事不用再花大量精力去跑关系、找门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此外,“助企行”还发挥了“哨点”作用,通过提升服务已成功挽留261家有外迁意向的企业留深发展。
四是强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尽心尽力、费心费脑”,罗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晓军用这八个字概括服务小组的工作要点。位于罗湖区的深圳市大兴汽车集团面临产业空间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想尽办法去办。”陈晓军说,服务小组多次组织大兴汽车与周边两个用地单位会商,达成地块城市更新意愿,整合空间资源,同步为三个用地单位提供产业空间保障。
威迈斯在登陆科创板之前向服务小组求助,因当年深圳市调整渣土运送政策,将建设厂房产生的渣土堆放一块闲置土地上被相关部门罚款300多万元。罚款意味着企业出现了违法行为,会影响企业上市进程。服务小组经与相关部门沟通,将罚款改为土地占用费,助力企业如期上市。“解决企业诉求要合法合规,占用土地的行为确实发生了,但也要为企业发展考虑,适当柔性执法。”吕哲说,“那些我们尽力了也解决不了诉求,企业也能理解。”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说,“助企行”把政府职能串起来,建渠道、聚资源,帮企业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提振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