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开发商合作关系变得愈发缺乏诚意,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几乎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都处于弱势地位,逐步被边缘化,面临着转型的困境。以下是目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过去,即使以低价中标,通过一些变更还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如今地价高涨,政府对价格操纵越来越严格,开发商也没有太多资金,导致施工单位被压榨。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方面,经过多方比价后确定品牌和价格,采取甲定乙供的方式,由施工单位来采购材料。然而,开发商将材料商的价格压得很低,导致材料商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施工单位几乎无法从中获得利润。材料商只接受现款交易,如果没有现款,就无法供货。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自己先垫资,同时还要承担材料的损耗和质量问题。
过去,一些企业会通过中途停工来变相加价。然而,现在业主约束合同非常严格,中途停工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停工,即使打官司也很难获胜,最终会白白损失履约保证金。此外,过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变更或签证,还能获得价格调整。然而,如今即使需要变更,甲方也不会进行价格调整,这使得施工单位无法获得额外的利润。更严峻的是,开发商将项目分为多个标段,一旦一家公司停工,立刻由另一家公司接手,而接手的单位则无法获得履约保证金。
施工单位在材料方面几乎没有利润,而开发商也压低了治理费用,最终只剩下人工费。施工单位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不明朗。
近年来,工程行业面临更加麻烦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由于工程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工程单位只能以低于成本价或者基本没有利润的价格中标。在过去的税制下,很多工程单位都挑选不开票,因为省下的成本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然而,在税改后,如果想要开票抵扣,则材料费用会上涨,这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例如,当工地需要购买临时的沙子时,如果在路边找一位农民销售,那么哪里来的呢?另外,餐饮等开具的的入账比例也被限制。工程行业可能好几年都没有项目,但这几年肯定会有前期经营费用,例如投标费用,仅仅这部分支出就非常巨大。然而,税务部门却会对此表示质疑。这种税务规定给工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材料价格上涨而没有相应的调价政策,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困扰。近期,环保治理趋严和冬季前的集中施工导致水泥、砂石等建材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这使得施工单位在工程成本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材费用通常占据工程造价的很例。因此,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否直接取决于材料价格的变化。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材、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的价格随时可能因外部条件而波动。有些项目方并未考虑到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工程价款。这意味着,一旦建材价格大幅上涨,中标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建筑行业还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导致出现了工地突击队的现象。一些新开工的工程无法找到班组接手,工期迫近,为了尽快完工,只能加大酬劳来吸引紧急施工队伍,这使得工程成本剧增。然而,突击队的价格往往过高,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也无法保证,给施工班组带来了巨大成本压力。许多施工队伍面临严峻亏损,工人的工资无法按时支付,频繁引发劳务纠纷。
同时,施工单位往往优先支付突击队员的工资,导致正常工人的生活费用难以按时支付。这种恶性循环是行业乱象的推动因素之一。
随着对文明施工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工程建设面临着更高的标准。现在,业主对于搅拌站的封闭、项目部驻地的绿化和运动设施等提出了额外要求。然而,这些额外要求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成本,但中标价格却没有相应上涨,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利润的压力。
开发商常常将风险转移到施工单位身上。他们会要求施工单位用工程款购买他们的商铺,然而挑选权却掌握在开发商手中。往往施工单位只能接受那些营销评估结果不佳、难以销售的房产。这使得施工单位陷入被动局面,并且可能会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些开发商通过供应链金融将付款推迟或拖延给施工单位。他们表示工程款必须要垫资,但自己可以通过融资平台。施工单位不得不寻求外部来为开发商垫资,在无息垫付款项之后,还需要支付给开发商高额的利息。这种供应链金融的做法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目前建筑行业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缺乏行业标准导致施工单位在合作中缺乏话语权,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多企业不得不挑选转型以求生存,但转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目前,只能继续忍耐、继续等待,等待行业洗牌。市场纷乱到一定程度时,总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尽管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相信拂晓终将会到来。